就爱POPO网 > 虐心耽美 > 假语村言 > 第十三回 借荆州的得失

这一回咱们说说刘备借荆州的真正受益者,要说此事还得先说说是谁出主意让孙权把荆州借给的刘备。上一回咱们说过刘备趁着周瑜和曹仁在江陵相持的机会径自取了荆州的江南四郡,后来从汉江迂回准备偷袭曹仁,曹仁无奈只好撤兵。

因此周瑜占领了江陵,此战过后孙权为了拉拢刘备把妹妹嫁给了他。这时的刘备成了东吴的乘龙快婿,也不知道是谁给刘备出的馊主意让他去找孙权借荆州,估计这事多数是孔明干的,因为别人的话刘备还不至于言听计从。正是因为听了孔明的馊主意所以刘备冒着生命危险跑到东吴去借荆州。

当然周瑜是绝对不会同意把荆州借给刘备,而且他还向孙权建议把刘备扣留在东吴,因为扣住刘备就可以控制刘备集团军,如果关羽张飞不听使唤那么孙权完全可以把他们的老大杀了。所以我说给刘备出主意让他去借荆州纯属是在坑刘备,但是刘备的运气还是很不错的,没过多久周瑜就死了,由鲁肃接替了周瑜的位置。鲁肃一掌权当即劝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

在很多人心中鲁肃都是那副忠厚老实的模样,那么真实的鲁肃真的就是个老实人吗?我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鲁肃建议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自然有他的道理,因为孙权不是傻子没有便宜的事他肯定不会干,首先咱们看看把荆州借给刘备孙权能得到什么好处?一听到这句话很多朋友都非常不解,为什么孙权把荆州借出去还会得到好处?是的,在借荆州的过程中孙权的确得到了好处,而且还不止一点。

当时东吴集团占领的仅仅是荆州江陵一个郡而已,虽说这块地方的战略意义非常大但是它同样是一个烫手的山芋,如果有了这块军事基地可以四面攻伐,但是也同样会受到来自四面的攻击。朋友们都知道曹操南征首先打得是荆州然后才开始向东吴逼近,那么把江陵借给刘备就是为了让他替东吴守好门户,以后曹操万一再次南征先打的依然还是刘备,这是借荆州给东吴带来的第一点好处。

第二点好处对于东吴来说就更有利了,当时的荆州就相当于一个大省,而江陵是这个省的省会,孙权只是把一个省会借给了刘备,但是后来讨要的时候却和刘备要一个省。虽然孔明三番两次的耍花样,但是他越耍花样越证明刘备欠人家孙权一个省。也就是说东吴用当年的一个省会换区了以后的一个省,这可是暴利啊!后来尽管刘备和孙权以湘水为界又分给了孙权三个郡,东吴得到了差不多三倍的利益但是孙权集团还不甘心,认为整个荆州都应该是他们的,也就是说东吴集团借出了荆州的省会但是得到了荆州的所有权。这就是刘备借荆州给他自己带来的弊端。

接下来咱们再说说湘水划界对刘备集团有什么影响?这个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刘备的嫡系部队主要是关羽的一万水军和后来在荆州招募的士卒,关羽的水军都是在新野招募的,可是新野已经被曹操占据,而跟着刘备入蜀的荆州兵大多数都是在刘备所掌控的荆州六郡招募的,一旦把三郡送给吴国那么在送出的那三郡招募的士兵就成了吴国人。咱们看电视剧里面八路军每逢打仗都要喊口号而鼓舞士气。

最常用的战争口号就是鼓励士兵保家卫国,但是人家的户籍已经和蜀国没什么关系了,还保卫的哪门子家国?也就是说刘备的嫡系部队有一部分是魏国人、还有一部分都是吴国人,如果刘备这时候带着他的嫡系部队和两国开战将会是个什么结果呢?大家可想而知。

刘备是公元210年借的江陵,到了215年和孙权以湘水为界分的荆州,也就是说仅仅五年时间刘备在荆州由先前的四个郡变成了三个郡,用自己手中的两个郡换取了东吴一个江陵。而且分完荆州以后关羽仍然守在前线替东吴阻挡曹操。

这就是鲁肃的精明之处,其实在平分荆州以前吴蜀两国曾经搞过摩擦,历史上著名的单刀赴会说的正是这段故事,鲁肃和关羽经过一次谈判结果闹翻了,接下来鲁肃就显示出了一个优秀政治家的才干,他把部队开到吴蜀边界,但是只和关羽对峙并不和他打仗,这一点很像咱们今天的军事演习。

肯定会有很多朋友质疑为什么鲁肃把部队开到前线但是并不跟关羽开火,道理也非常简单:因为鲁肃打不过关羽,大家要知道关羽和张飞可是当时有名的万人敌,以鲁肃的才智怎么可能和关羽硬碰?但是尽管如此鲁肃依然毫不示弱的部把队开到前线等待时机。

恰好这个时候曹操出兵攻打汉中,此时刘备集团内部的智囊团又害怕了,孔明又给刘备出了个馊主意让他分给孙权三个郡以求孙权出兵伐魏牵制曹操,刘备认为孔明这个主意不错所以派人去拿三个郡联合孙权,至此鲁肃的借荆州就赚到了大便宜。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鲁肃的能力远在周瑜之上,如果换做周瑜掌权只能守着那个孤零零江陵,南面受到刘备的威胁北面还要提防曹军的进攻,但是在鲁肃手里不但把北方的威胁送给刘备分担还为东吴换回了人口密集的江南三郡,大家不要小看这三郡,当时的三郡包括湖南省的东部地区和江西省的西部地区,大致相当于半个湖南省左右,那么大的一块肥肉就这样轻而易举的被鲁肃收回进了东吴的版图。


状态提示:第十三回 借荆州的得失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