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POPO网 > 虐心耽美 > 女教练之国术大宗师 > 第10回 武术论文

回到宿舍喝着自己调的酒,贺洋翻看着在体工营的时候写的武术论文。论文的题目叫《八要素科学拳——论武术格斗的八要素》,文章如下:

目录、摘要、关键词(略)

八要素科学拳——论武术格斗的八要素

第一章引言

武术式微,强身和实战功能不显于世,此甚可忧之现象也。提倡之者,不得其本,久而无效。教者不明其理,练者不习其纲,弱且加甚。

武术振兴与否,外部之事,结果之事也。习武者体力充实,内部之事,原因之事也。习武者体不坚实,技不精,理不明,则见暴徒而畏之,如何能坚守武道以致远?

武技的强大在于锻炼。锻炼在于自觉。今之提倡者,非不设种种之方法,然而无效者,外力不足以动其心,不知何为武术之真义。武术果有如何之价值,效果云何,著手何处,皆茫然,如何弘扬武术也?欲图武术之效,非明其纲目不可。纲目既明,则功效不难求至矣。笔者深感武术之要,伤提倡者之不得其当,知海内同道,伤此者必多。不赧贡其愚见,以资商榷。特将总结的自己和前人的经验梳理条目,归纳总结,形成一套“八要素科学拳”。所言并非皆已实行,尚多空言理想之处,不敢为欺。倘有教诲,虚心接受者也。

八要素科学拳,突出体现了对武术八要素的总结,明确了各要素在格斗中的参与比例、作用大小;通过量的比较,推测出武术练习者的已经达到和将要达到的水平,对于判断强弱胜负、预测武力极限、寻找突破瓶颈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门武学,含力、快、连、攻、防、硬、智七个常规要素,以气御之,八要素相互辅佐。气者,一乃正气,二乃内壮功夫、内气。正气为最重要之前提。若无正气,则非正义之师,战意不强,故不宜使用技击。

第二章八要素释义

2.1力字诀:

一曰本力,即绝对力量。本力尤其重要。如果一个人的技术水平不变,而力量增加一倍,则单击威力增加一倍,而速度(快字诀)、抗击打能力(硬字诀)亦大有增益。“一力降十会”有夸大之嫌,但“一力降十菜”总归可以的。二曰发力,也就是“劲”。普通人只能调动肌肉百分之三十的细胞来发力,但经过训练可以发挥肌肉百分之七八十的细胞来发力;普通人不善于调动全身肌肉来完成一个动作,而经过训练可以做到腰马合一、聚全身气力于一点爆发。力发于臀,起于腿,主宰于腰,节节贯串(着重号),螺旋而出,辅以体重,以整体碰撞之劲御敌,此发力的精髓。同样三百斤本力的人,不善发力者一拳只能打出一百斤力道,而善于发力者可以打出三百斤力道——此发力之功效也。

2.2快字诀:

一曰攻击、防御的速度快,包括内心的判断速度和行拳出腿的速度。力量的增加、正确的发力方式、意念的集中、有意识的速度训练,都可以使速度得到提高。二曰眼神、身法的速度快。一个人功力再高,如果眼神慢,身法移动不灵,在格斗中也会受到很大抑制。传统武术很重视眼神训练(看香火头等法。很重要的一点,必须用意不用力,否则会导致眼部肌肉组织过于发达引起近视)和身法训练(站桩、动桩、梅花桩、走缸边等),这是很有道理的。

2.3连字诀:

单单发力猛、动作快,不足以制敌。攻击频率也是必须提高的。若出招全是单蹦,数秒发一招,势必为敌所制。高手于群殴之时,必须猛招连发;不可招招均使全力,恐太费体力,但必须有足够高的频率来应付四面八方的进攻。传统武术讲究招数相连,这是很适应街斗的;而现代竞技格斗太多蓄力、等待时机的过程,这样对付一二人尚可,但遇上街斗好手,或于群殴之中,必然受制。

高手需要有很好的时机感、距离感,此二者形成自己的命中率,同时和对方的躲闪能力相抵消,减低对方的命中率。时机感、距离感,我们也归纳到连字诀当中。

2.4攻字诀:

有些门派攻防合一,有些则否。本门武学认为,有些技术主要是进攻性,有些技术主要是防守性,有些技术攻防兼备。孙武子曰,善攻者攻于九天之上,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而现实中,进攻技术如点穴、寸劲,防守技术如内家拳的卸力,可以分开而阐述之。

2.5防字诀:

耄耋而御众,受千斤之力而化之,四两拨千斤,卸力之效也。此防字诀之上乘。躲闪、格挡、以间架结构运力相抗,也属于防的范畴。

2.6硬字诀:

学武先挨打,硬功是关键。一个人攻击力再强,如果硬功不行,别人偶然的一脚就会令其丧失战斗力。抗击打能力与体重的平方大致成正比。体重超过90公斤以后,力量和抗击打能力都是成几何级数增长的——至于增长的极限或瓶颈,根据每个人的训练方法和作息方式,有很大差别。

现代格斗大赛的选手,大多为瘦高或瘦小的体型。从比赛的组织方的角度讲,是为了安全起见,避免大重量级选手频繁使用高强度重腿重伤参赛选手。从参赛方的角度讲,主要是由于实战要素的取舍:优先考虑动作的命中率和躲闪率,优先考虑抓住时间打点得分、爆头重击的能力,优先考虑抗击打能力,而适当放弃危险且于点数获胜作用不大的力量、发力方面的训练。所以我们看到的格斗


状态提示:第10回 武术论文--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