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了历史影像资料。一位美国记者的相机将这一刻牢牢钉在了国人的心中,原来,易子相食是真的在这片大地上上演过。
她并没有期待周存彦的回答,可行吗?何尝不是在问她自己,他们的到来让历史有了些微的改变,但是他们龟缩一角,从来也没觉得自己能够和大势相抗衡。
“试试吧!”终于,她挤出了一抹笑容说,通过这块土地她获得了许多,也给予了许多,很多人都叫她大善人。可是她的内心深深了解,她的付出和得到是不成正比的,相比收获,她付出的太少。
杜春琪也下定决心,行动了起来。周存彦照例是主要劳动力,从现代购买回大量的水箱用来承装牛蛙……
其实,她忘记了一点,现在的情况比起历史上要好上许多,因为她的高产土豆以及压缩饼干盛行,人们没有大量捕食蛇鸟等蝗虫的天敌。许多蝗虫在出土时就被这些蛇鸟给吃掉了,所以,情况远没有她想象的那般恶劣。
第62章
白斯德是毕业于哈佛大学的美国记者, 出于对中国的热爱, 他带着二手打印机和六封推荐信来到了重庆, 成为美国顾问团中的一员。
为了了解中国他组织了一个哈佛俱乐部,吸纳了许多精通英语的政府官员。一年后, 他发现政府中任何一个能够用英语和他流利交流的官员都同人民脱节的, 他根本无法借助他们了解中国人民, 他们无法为他提供真实的中国情况。
“你们美国记者就喜欢说通货膨胀,中国根本没有通货膨胀!有人愿意花两万块钱去买一支钢笔,那是他们自己的事, 不是通货膨胀。就这么回事, 他们根本就不该去买嘛。”孔庸之愤怒地吼道。
“孔先生, 据我调查几年时间物价就上涨了一百多倍,现在人民买一袋米竟然要扛着一袋钱去购买, 针对价格我做了详细的调查。”白思德耐着性子解释,他出生于波士顿犹太人聚居的贫民区, 青年时恰逢美国经济大萧条,父亲英年早逝, 所以,他对贫苦百姓有着天生的怜悯之情。
“我再说一遍,中国从来没有通货膨胀!”孔庸之不耐烦的挥舞着肥短的手怒吼。
“孔先生,请您看一看……”白思德还没从包中掏出资料,就被无礼的打断。
“我现在很忙。”孔庸之几乎是赶走了白思德。
在和孔庸之因通货膨胀一事沟通无效后,白思德陷入了深深的自我厌恶。
“按照我青年时期一种严格的社会主义说法,我自认为是‘反法西斯战士’。可实际上我却受人雇佣去操纵美国的舆论。”
“或许事情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坏。”白思德的同事耸了耸肩膀, 塞给他一张电影票,“不得不说,虽然你不是娱乐记者,可这部电影你一定要看,它对你了解中国很有帮助。”
白思德低头看了看影票,上面写着《金陵十三钗》,这部电影他是知道的,可是前段时间他的注意力一直被惊人的通货膨胀吸引去了,所有的时间都用在调查上。
“或许你说的对。”他回答道,决定去看一看这部电影。
“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的,主演比古月小姐还要漂亮。”同事说。
白思德笑了笑没有说话,古月小姐是中国公认的电影皇后,更是被誉为‘中国的葛丽泰·嘉宝’,他可不认为随便一个人能够超越她的演技。
走入影院,离开场还有一段时间,忽然,一个女声叫住了他。
“白思德先生。”
他回头一看,这人他倒是认识,身为记者,他和《大公报》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这人是《大公报》的一个女记者,依托家世的便利,加上本人十分努力,年龄不大,但已经报社有了一定的话语权。
“亲爱的甘小姐,一段时间没见,您还好吗?”白修德热情的问候。
甘棠捋了捋头发,笑着问,“您也来看电影,跟你透露一下,这部电影的水准绝对超乎您的预期,而且全部都是由中国人制作的哟!”
她语气中带了些小得意。
白思德笑了笑,来到中国将近两年,他已经十分了解中国人在某些方面格外喜欢‘国产’。
“是吗?那我一定好好观看。”他温和地说。
这时,甘棠皱了皱眉头,问他,“听说你收到豫省教会的信件说豫省发生了灾荒?”
白思德的眉头也皱了起来,叹了口气,说,“是的,乔治来信告诉我他那里已经发生了严重的旱情,到现在为止没有下一滴雨,今年可能要绝收。”
甘棠忧心忡忡的回到了座位。
甘母见状,知道女儿在想些什么,悄声说,“事情总是有转机的,政府已经积累了一套相当成熟的应急救灾体系,1931年江淮水灾爆发后不就有效地缓解了灾难吗?”
甘棠的眉头已然皱着,说,“可是我没看见任何行动,听说不仅没有赈灾举措,赋税还照征。”
她已经有些愤怒了,从曹存咏的信件中她了解到豫省已经出现蝗灾的征兆,同样,入春至今没有下过一场雨。薛湖镇有杜夫人的大棚和井,可以保证有一定的收获,可是豫省大了,其他地方怎么办?
甘棠一想到那些地方,她的头皮都麻了。
她在豫省呆了将近半年的时间,在绝大部分地区做过调查,知道那里是什么一种情况。百姓家中没有多少存粮,甚至有些所谓的地主家中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