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也感谢你。”

而辛德勒惟有痛哭。

影片最后交叉介绍了所有人的结局,歌德上尉上了绞架;而辛德勒被宣布为义人……在故事最后的最后,影片渐渐恢复了彩色,当年蒙辛德勒所救之人或其后代,一一在辛德勒的墓碑上放上一枚感恩的石子……镜头逐渐拉远,在草原的远处,似乎是辛德勒的身影,而镜头渐渐地失焦……最后的黑色定格画面上,一行白字写着“为了纪念!为了感恩!为了救赎!”

没有人出声,直到银幕上连工作人员的名单都播完,灯光亮起,还是没有人说话。灯光之下,不少人的脸上都是水光。静场了许久之后,不知道在谁的带领下,掌声仿佛潮水般响了起来,所有人都站起身向这部伟大的电影致敬,而斯皮尔伯格和杰德受到的掌声也越大。虽然是首映礼,但是没有人问得出问题来,仿佛任何一个问题都是对这部电影的玷污。当人们陆续退场之后,肯尼迪艺术中心外的记者才围住了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

克林顿丝毫不掩饰他对这部电影的喜爱,“这是一个痛苦的历程,那种痛苦直抵我内心的最深处。感谢我们国家有这样伟大的艺术家,将如此伟大的艺术作品呈现在我们面前。任何语言在形容它的时候都是苍白的,我真诚地建议大家都去电影院看这部电影。”

另一个被采访的政治人物则是德国驻美大使,他也非常真诚地说:“首先我再次代表我们的国家为我们曾经犯下的罪孽而道歉;其次我很感谢斯皮尔伯格先生和谢尔曼先生,两位伟大的艺术家所带来的这部作品。我在看电影的时候,我很难过,难过地哭了。那场悲剧不仅是犹太人的,也是德国人的。但是德国人不会因此停止反省,我们的悲剧是我们的罪有应得,我们依然在为当年赎罪。如果这部电影被引进到德国的话,我会建议总统先生、总理先生和议长阁下都去看看这部电影,就像最后的那句话,为了纪念!为了感恩!为了救赎!”

其他一些接受采访的名流和政客也纷纷表达了对这部作品的喜爱和感动,有一位记者甚至在现场发出了这样的报道,“不用再怀疑了,1993年最伟大的电影就在刚刚上映了!”

“我听说你也将片酬捐出去了?”斯皮尔伯格问道。这部电影并没有让斯皮尔伯格赚到一分钱,为了让自己的良心能够平静,斯皮尔伯格将他的酬劳捐给了全美犹太人协会。

“是的。”杰德点了点头,“我听说有个霍普金斯大学的女孩子要去东方调查另一场发生同样时代的大屠杀,所以我决定资助她。我成立了一个叫‘南京历史真相调查基金会’的机构,除了资助她之外,我还委托了一个律师团去中国搜集一些证据。就像我执意要求在电影背后打上的那些话,我不是为了复仇,只是希望有些人和有些事能够被记住罢了。”

斯皮尔伯格看了杰德一样,“有些时候,我都怀疑你是中国人了。”

第32章 再经典也不卖座

“我本来就有四分之一中国血统啊。”杰德耸耸肩,一副你居然不知道的表情。“我外婆是犹太人,在上海避难的时候遇到了我的外公。我外公是一名k人员,从事着‘斗篷与剑’的工作。因为一次任务的失败,我外公不得不撤离。撤离的过程中就遇见了我的外婆,于是就有了后来的故事。抗日战争结束后,我外公和蒋先生理念不合于是就来到了美国,我母亲就是在美国遇见我父亲的。再然后,故事就如大家都知道的那样了。”

斯皮尔伯格点点头,二战中的上海是全球除美国之外为数不多还能让犹太人自由出入并定居的城市,对此斯皮尔伯格还是很喜欢上海这个城市的。事实上,当时的中国政府为犹太人能够远离欧洲也颁发了许多护照,算是在客观上帮助了犹太人逃离欧洲,因此斯皮尔伯格倒是对k也没有恶意。他微笑着说:“你外祖父和外祖母的故事简直就是一部电影。”

“有的时候,生活比电影更精彩,不是么?”杰德也微笑着回应。

《辛德勒的名单》华盛顿首映式之后,第二天的报纸几乎都将评论版头条对准了这部电影。在全美的报纸和媒体看来,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伟大作品。看到评论员们近乎肉麻的吹捧,杰德也知道这是全美犹太人协会的推波助澜。毕竟在媒体行业,犹太人的势力还是非常强大的。而且全美犹太人协会也在这个时候拿出了他们在金钱上的底蕴,为《辛德勒的名单》在全美各大电视台和报刊上都购买了醒目的广告位,同时各种配合宣传当年犹太人屠杀的文章和纪录片也在陆续发表中。

就在这样的声势中,《辛德勒的名单》又分别在纽约市和洛杉矶市举行了首映会。相较于华盛顿首映会,纽约和洛杉矶的首映会空出了将近三分之二的门票用于销售,毕竟环球公司也要测试这部电影的票房成绩如何。好莱坞影史上叫好不叫座的片子比比皆是,谁能保证《辛德勒的名单》不是其中之一呢?《辛德勒的名单》从题材上就决定了这只能是一部艺术电影,而且两位导演也是摒弃了所有票房因素在拍摄,这让环球公司不得不担心这部电影的票房。虽然有犹太人的买张不用担心这部电影会拖死环球公司,可是投资这么大的电影却没有对应的大票房,面子上也是在过不去。

事实上,纽约市和洛杉矶市的表现的确让环球公司心中一寒,除去友情赠


状态提示:第21节--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