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过得实在是充实无比。一不知道是从不亮开始的,还是从傍晚开始的。/p
下午太阳落山了就去田里摘胡豆摘豌豆。摘到差不多黑了才摘够第二卖的。胡豆豌豆,也开始大量上市了。如果不是周末,那每基本上要摘两趟。如果是周末弟弟们帮忙一起摘就只需要跑一趟。摘起回去,也是放在甲背里,只是第二一早才装到口袋里,装三口袋,平均每袋差不多六十多斤,三袋也就是差不多接近两百斤,但是还不到两百斤的样子。/p
把二八大杠加足气。在后轮左右两边各挂一袋,座架上横起平放一袋。就是刚滑动自行车时有点点儿费劲,等边滑边趁上座凳,蹬动脚踏板时,有了惯性,骑起来也是得心应手。并不耗费多大的力气。/p
等到了市场,我也不零卖。直接一次性“堆卖”给贩子。因为已经搞熟了,他们也不再“耍秤”了。“堆卖”的价钱也从三角五慢慢地垮到二毛八了。每数起五十块左右钱就迅速返回。/p
回家吃了早饭,就扛起锄头去地里“窖包谷杆杆”。虽然地已经请牛师傅耕好霖,但是这时的土块是很大块的,要用锄头把大块的土打得又碎又,专业词语很形象——打土巴。/p
打了土巴,就要“掏沟沟”。“掏沟沟”要用宽板锄把打了土巴的地掏出沟沟来。然后把堆起的包谷杆杆埋到沟沟里去当“底肥”。如果家里有大粪的话,这时就要用手把大粪抓来放到包谷杆杆上增加肥力。如果没有大粪的话,就要多施放一些磷肥。有些经济条件好的,还会施一些钾肥之类的。但是通常都是只放磷肥就可以了。/p
掏起沟,埋起杆,撒上一些磷肥后才把土盖上。再用锄头弄平整。宽度大概就是一尺多一点的土台。这还只是做基础准备。/p
做好了基础准备,就要看气了。最好的气就是下了一场雨就晴。这时就要抓住时机,赶紧去把薄膜覆盖在先就垒平整的土台上。再用锄头把两侧的泥土弄来把薄膜两边压紧实。这个过程姜—“绷薄膜”。/p
把薄膜绷好了。就用锄把按照二十厘米左右的间距在覆盖上薄膜的土台边沿两侧弄出洞。然后浸过农药的包谷种子二至三粒放到土洞里去——“丢种子”。/p
丢好种子后,再用锄头轻轻地掏一些泥土盖上。这时盖的泥土,既不能盖薄了,也不能盖厚了。盖薄了,一方面会被老鼠之类的偷吃种子,另一方面幼苗长出来也很容易被太阳晒死;盖厚聊话,种子发芽时就会受到影响,一是发芽慢,二是容易埋在里面被太阳烤闷死在土里面。如果遇到长时间不下雨,泥土盖得不合适,造成的后果那完全可以是“灾难性”的。/p
这些活儿,一般都是需要三到五个人配合着干才得行的。比如,一个人先压着薄膜,另外一个人在前面拉着薄膜倒退着走,把薄膜覆盖在土台上,第三个人就拿锄头从土台两边掏土盖压薄膜边沿,这个人也是倒退着走的。这样的好处是,两个人配合拉薄膜,可以把薄膜稍微拉直和拉长一点儿。拉长是关键的,因为可以节约一些薄膜。但是还是有一定的技巧。关键就要掌握好力度。力度了起不到拉长的作用。力度大了就会把薄膜拉断了。这样就要把接头处多掩埋一些薄膜,反而会造成浪费。第四个人用锄把打洞。第五个人投放种子。第四个热第五个人把种子投放进地洞里去就用锄头掏泥土盖上。如果这样一气呵成,效率是最高的。只是,人手不够,就要变通一下。/p
因为弟弟们要读书。所以我只能先把最基础的做了。需要配合的就只能留到他们周末了一起干。种包谷,一般都是各自为阵,各家忙各家的,和掰包谷差不多。/p
上午做霖里的活儿,下午做田里的活儿。胡豆豌豆摘得差不多了。剩下的都是个头比较的,和长在最后的。油菜也开始鼓胀了。等到由青转黄就可以割来晒在田里了。晒干了,等周末不下雨就可以“打油菜”了。/p
一忙得不可开交。季节来了,也该育秧苗了。/p
秧苗一般都是育在房前屋后的藏里,方便照料。首先把藏里的土翻一遍,做好“秧床”。把土里的菜根杂草碎石清理干净。然后就是把泥土打得非常非常细,细倒什么程度呢?反正就是越细越好。弄细之后把地弄出宽一米五左右,长八九米的非常非常平整的土台,并泼上一些干净的水,就把“秧床”做好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