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因为大豆的价格上涨幅度更快,但凡适合种植大豆土地的所有者们,都更愿意种植大豆。
说到底:华夏的可用耕地面积太少了,现在已经无法同时满足大豆、小麦、大米的种植需求,必须要做出取舍。
在无法保证所有的作物都自给自足的情况下,华夏政/府的决定是抛出相对不重要的领域,然后全力保证基本作物的自足情况。
很明显最后国家的选择是小麦与大米,因为这两样才是华夏最主要的粮食作物。
就算未来某一天发生什么剧烈的国际冲突,华夏没有办法再从国外进口任何农作物。只要大米、小麦的自足率够高,那华夏就不会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粮食危机。
而主要提供大豆油与豆粕的大豆,则成为了华夏政/府选择的牺牲品。这已经是目前形势下,政/府能够做出最恰当的选择。
无论何时不要小瞧政/府的选择与智慧,每一个决定背后都有无数的原因与深远的脉络。
只不过政府也没有预料到大豆金融市场未来几年的变化,甚至连宋桥教授都不敢保证自己就能完全应付三大粮商的金融手段。
想通这一点,赵安便决定这件事暂时不告诉政/府,而是以一个商人的身份进行独立运作,等战争正式拉开序幕之后,再告诉政府。
他也有一点点私心,因为他不知道该如何向政府解释,他如此笃定市场未来的变化。如果只是一个猜测的话,政府并不会特别重视。
宋桥教授已经告诉过赵安,食安的家底有可能都会折损在接下来的战争之中,还会背上各种骂名,所以宋桥教授必须要再亲自问问赵安最终的选择。
这个问题不亚于哈姆雷特所面临的抉择: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嗯,我已经想好了,这件事我必须要做。”
第160章 借钱
“这件事我必须要做。”
赵安说这句话的时候, 表情很平淡, 仿佛根本没有意识到他所做的选择可能会带来怎样的后果,也不在乎是否会背负骂名。
然而事实恰好相反,赵安对于自己的选择有相当清楚的认识。在不同的结果之间进行衡量与选择,既然做了决定就不会再有任何的犹豫与踟蹰, 这就是赵安一贯的个性。
看着赵安的反应, 宋桥教授不动声色地露出了一个赞许的表情:好小子,有魄力, 有担当。
“不过赵安,有一件事是你想岔了。灯塔国大豆绝对不可能出现连续两年分供大于求的情况。三大粮商对于灯塔国市场的控制力如此之强,他们会犯这么愚蠢的错误吗?”
“您是说, 这一切都是灯塔国有意为之。”
说完这句话的时候,赵安也把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整理清楚了。
三大粮商控制着整个灯塔国超过90的农场主,他们完全可以根据每年市场的规模进行提前规划。
任何农产品市场有生产剩余的迹象,他们立刻会把生产资料投入其他领域。
但偏偏灯塔国2000年已经发生了大豆生产过剩的事情, 而2001年农场主们完全没有缩减大豆的种植面积, 导致今年堆积的大豆已经达到了一个夸张的数目。
唯一的解释就是三大粮商早就计划好要生产过剩的大豆, 然后等待一个需求者主动找上门来了。
而现在这个需求者的身份已经很明显了, 就是华夏。
“宋老师,您是不是太高估他们了啊。”
最少从三年前开始, 灯塔国的大豆生产就已经有了生产过剩的苗头, 难道灯塔国从哪个时候开始设好陷阱等着华夏?
“赵安,你的食安是从什么时候就意识到华夏加入世贸组织是必然的趋势,然后开始建立进出口食品链的?”
“有三、四年了吧。”
赵安老实地回答道, 在市场之中多待一段时间,都能察觉到国家的动向与计划,如何让企业的发展顺应整个时代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连你一个企业都能够大致估算出国家入世的计划与时间,灯塔国怎么可能不清楚华夏的动向。这几年来等灯塔国一直把华夏当做第二个红联对待,这些手段不过都是当年玩剩的。至于……”
说到这里,宋桥教授就已经停了下来,后面话并不适合说出口,但赵安已然心领神会。
如果灯塔国真把华夏当做第二个红联对待,那灯塔国对华夏采取如何谨慎的手段都不过分,对于当年的历史赵安也有所了解,他很清楚灯塔国在世界争霸方面可谓不择手段。
不过已经做了决定,赵安就没有考虑过后会的事情,他对宋桥教授说道:
“宋老师,哪怕这是对方j-i,ng心准备几年的陷进我也要试试。”
直到这个时候,宋桥教授才露出一个畅快的笑容,说道:
“那还愣着做什么,开始做正事吧。天华把东西拿出来。”
江天华听到宋桥教授叫自己,立刻从自己身后拿出一个大型的背包,放在房间的办公桌上。
厚厚的材料、稿纸、两个金融计算器,以及一台重达7斤而且外观相当丑陋笔记本。
这次的笔记本可是正儿八经的便携计算机,这已经是thinkpad在2001年最高端的笔记本,只不过在赵安眼中依旧笨重且难看。
但数据处理方面,便携计算机依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这次考察才不辞辛苦地随身携带如此厚重的电脑。
金融战争从来都不是空洞的形容词,每一个决策背后都是j-i,ng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