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人还没来得及发表抗议,就被琳琅满目的民间货物吸引住了眼光,硬生生地将还没出口的「咱们就要麦子和瓷器,你把两个售卖点换一下不就好了吗」给咽了下去。

比起官方商队的严谨朴素,民间商队带来的货物那是什么品种都有,尤其是南边上来的商队。他们带来了很多匈奴人看都没看过的玩意,有一些东西就连边境的通译也不知道,尤其是汉匈之间语言语法不同,翻译的词汇也无法达到它的意思。

譬如,中山国的灯笼。

其本身就是个全新的名词,翻译眼珠子一转,字正腔圆的汉话说了出口。匈奴人满脑袋问号,然后就看到大汉人给他们演示了下这灯笼怎么用。

卖给匈奴人的灯笼,夏安然自然懒得染色。但是考虑到大草原的狂风,这些灯笼下头留了一部分可以放置重物的地方,至于放什么那就靠匈奴人自己想了。

匈奴人见到这种可以保护火苗不被吹熄的东西极其震惊,连声称赞这是好东西。

来到代郡口子的匈奴人当户一看这灯笼,立刻要求批量订购。

草原上的动物畏惧火光,但是这种畏惧与其说是害怕被火灼伤,不如说是因为火焰会暴露他们的藏匿的身影。所以他们其实更怕的是足够亮的光,而不是火焰本身。

而最重要的是,火光所在的地方可以帮助部落的勇士们看清楚周围,毕竟他们的敌人绝不仅仅是牲畜,还有过不下去来掠夺的别部。

然而在大风大雪的天气,如何保护火苗增添了不少的麻烦。

草原上不像中原有那么多树木,他们使用的燃料一般多为动物干燥的粪便或者是废弃无用的皮毛。这些资源在冬天能省下一些就是一些。所以他们不可能耗费大量的燃料就为了造一盆足够大的火堆。

匈奴人已经本能地发现,风就是加速燃料消耗的凶手。所以他看上的与其说是灯笼本身,不如说是这一防风技术。

而且……

“你们,这个,更大的?”他用生涩的汉语随便拉来了一个汉人,被他拉住的汉人正是负责检查货物质量的牙人,后者也正在为如何定等这个没见过的货物而苦恼,被匈奴人一拉,他眼珠子一转,连比带划对着匈奴人解释:“这个,非常非常贵的。”

他指了指上头的纸张,“贵人们才能用一点点。”

匈奴人皱起眉,他有些迟疑地戳了戳上头这层“纸”,被那光滑到极致的触感惊了一下。中山国用来遮风的蜡纸的触感极其微妙,这种滑溜的感觉在匈奴人看来是平生从未见过的。

他本以为是坚挺一些的布料,现在看起来却不是这么回事。

这应当是一种全新的材料,至于是什么材料他本身兴趣不大。但按照现在的审美倾向,越是细腻柔软的越是昂贵,这一点他心里清楚。

“怎么市?”他说出了最熟练的一句汉话。

牙人非常真诚地对他说:“一头羊一个灯,你买的多还能送一根蜡烛。”

蜡烛又是什么?

匈奴人觉得自己已经没有办法弄明白汉人们的语言了,他左右看看,忙挥手找来人让人去把通译给架过来。

最后,中山国接到了一笔私人订制产品。夏安然拿着工房递上来的申请材料的条子有些震惊。

他皱着眉头和这群人重新确认了一遍:“匈奴要定可以挂在门口的大灯笼?”

“是。”

夏安然捉摸了下匈奴寻常用的帐篷,再看看上头写的大小,这,这恐怕不是能挂,这都能算是天灯啦!

得专门做一根杆子才挂得起来吧?

匈奴人来订制的是两盏接近半人高的灯具,并且他们还说了如果效果好,就临走前下个大批订单,明年来拿。

正因为这笔订单需要大量的资源,匠坊的人无法做主,赶紧来请示。

夏安然没犹豫,他大笔一挥在请示的文书上落印,然后他对匠坊的人说:“我记得,我们之前还做过红色的灯笼?”

说是红色,其实是一层寻常染色纸黏在蜡纸上的c,ao作,蜡纸要上色那简直就是一大难题。所以出于市场需求,便出现了这种投机之物。这东西外头刷了桐油,也有一定的防水防风效果,但是成本很高。对j-i,ng打细算的小国王来说,他算了半天还是将这一创意设计先行搁置。

但是既然是送给匈奴人就没关系啦。

到时候可以鼓吹一下这红色是多么的稀有,虽然游牧民族都崇白,但是他们用红、绿的也不少。到时候茫茫白雪中一展红灯,不要太有腔调。

——对于大汉的军队来说,也很显眼就是了。

除了灯笼的事,南下的商队还带回了一大批的牛羊,此前带到代郡的货物全数售罄,商队的人还没离开,一方面他们也打算和别的商队交换些货物,另一方面也是想要观望一下匈奴本身的货物。

但没东西傻赖着也有些尴尬,所以商队过来问问咱们中山国还有没有别的东西能卖。

这个问题倒是让夏安然为难了下。

陶瓷是不能卖的,现在陶瓷完全是官方垄断贸易,量如果一下子大了的话就容易影响物价,而且还会导致两边的匈奴物资充足,可以和平解决各自的需求,这不是大汉想要的结果。

所以最好售卖一些一次性产品……

他想到了匈奴人要的灯笼,眼珠子一转,就让人赶紧制造了一批动物模具。

用模具制造蜡烛极其简单快捷,两片陶板合起来灌入蜡油,


状态提示:第165节--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