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POPO网 > 校园耽美 > 大明升职记 > 第1113章 信心

大明升职记作者:紫釵恨

第1113章信心

信使当即说道:“是啊,我们琉球旅这边也是百思而不得其解,总觉得太不可思议了,但反复验证之后确认就是德川幕府派出

的军队,所以请殿下赶紧派出至少一个步兵旅的援军,不然咱们琉球旅说不定就要受到重大挫折!”

他还在想着怎么说服柳鹏这次攻击琉球的倭寇并不是岛津军,而是百分之百的幕府军,在俘虏与尸体之中找不到任何与岛津家

相关的资料与细节,那边柳鹏已经说了:“确确实实是德川军了……”

他告诉信使一个让他都大吃一惊的细节:“前段时间德川将军不但与建奴达成了联盟,甚至还往镇江派去了两千援军,我当时就

觉得太不可思议了!”

德川幕府出兵镇江?信使虽然远在琉球,但是也知道这件事的份量,他几乎是跳了起来:“这怎么可能?”

虽然海北军与德川幕府之间一直在琉球问题有着不小的冲突,但是这并不代表双方的关系非常恶劣。

恰恰相反海北镇与日本国之间有着长期稳定的贸易关系,甚至可以说双方都是对方的最大贸易伙伴,如果没有海北镇的对马贸

易,日本国的对外贸易将会大幅缩水,双方的国际收入都将急剧下降。

因此不仅仅是琉球旅的主官们不敢相信德川幕府突然翻脸的事实,就是柳鹏都搞不清楚历史上一直保持锁国政策的德川幕府为

什么突然这么积极地介入东亚大6的战争,甚至连让岛津家出面打头阵都欠奉,而是自己直接亲自上阵。

只是德川幕府的态度变化却打了柳鹏一个措手不及,他现在告诉这位从琉球赶来的信使:“现在的情况有些复杂,德川幕府跟建

奴达成了同盟协议之后,他们的战船不但在镇江进行了两次贸易往来,给建奴运来了大量他们急需的物资,而且由于德川幕府

向镇江派去了两千名倭寇与建奴一起行动,咱们海北镇在镇江附近就有些被动了!”

事实上柳鹏这句说得很含糊,只说“有些被动”却不说海北镇对镇江的攻势受到了重挫。

镇江虽然也属于辽南战区,但是最近几年镇江的守御是由两红旗与镶蓝旗共同负责,特别是阿敏率领镶蓝旗入朝作战以后,整

个镇江镇就成了镶蓝旗的天下,而相对而言海北军方面则是由朝鲜方面的黑旗旅来负责对镇江堡的攻势。

自从盖州失守以后,镇江做为建奴手上最重要的出海口显得越来越重要了,所以霍虬与黑旗旅都觉得不惜代价要把镇江堡拿下

,虽然镶蓝旗与两红旗在镇江堡附近部署了十三个牛录与大量附庸部队,但是黑旗旅却觉得自己有全胜的把握。

战事的展本来跟霍虬的想象差不多,但是德川幕府突如其来的两千名援军加上大量的物资补给却让霍虬的镇江攻略成了梦幻

泡影,不但战斗全面受挫,而且冲在最前面的几个连队差点被包饺子,其中两个损失最大的前锋连队都只有二十多人成功突围

回来。

根据霍虬向柳鹏提供的报告,这次失利战斗之中伤亡近五百人,被俘、失踪一百余人,逃亡两百余人,对于海北军来说是一次

重挫。

但是阿巴亥与其它方面的报告都表示霍虬与实际情况有相当大的差距,黑旗旅的实际损失肯定过了一千人,可以说是一次极

其严重的失利,甚至可以说是近年来海北军受到的最大挫折。

但是对于黑旗旅这次挫败,柳鹏却觉得不能指责霍虬太多,毕竟德川幕府突然出兵介入是他都无法掌握的意外因素,他的正面

可是增加了两千名倭寇,而且霍虬的黑旗旅之中朝鲜兵与旧东江军特别多,在强敌面前难免会受些挫折。

至于责任问题倒不如埋怨海北军对于日本方面的情报搜集不力,对于德川幕府如此重大的动向没有提前预警,但是与其埋怨萧

夜与情报部门倒不如埋怨柳鹏自己。

毕竟这些年柳鹏一直认为日本会长期保持锁国政策,所以对于日本方面的情报一直不够上心,导致被德川幕府打了一个措手不

及。

但是这件事也在提醒着柳鹏,接下去的历史展可能比他想象中要复杂得多,至少俄罗斯人与德川幕府突然与建奴联盟的事情

在另一个时空的历史上根本没有出现过,而且原本俄罗斯要等上几十年才会同女真开始接触,而现在这么多意外因素让他觉得

问题越来越复杂了。

而琉球来的信使看到柳鹏一直没有表态,他当即问道:“殿下的意思是短期之内不能派兵去增援琉球吗?”

海北军历史上从来没抛弃过自己的部队,哪怕是一个步兵连、一个步兵排,只要战友处于危险之中,就要不惜一切代价前去救

援,而现在柳鹏也很明确地表示道:“当然要派兵去琉球国,怎么可能不派兵!我只是在考虑派什么部队去支援镇江!”

不仅仅是琉球来的王副官十分吃惊,在场的海北军高层都没想到柳鹏会有这么强硬的态度,那边江浩天已经问道:“现在霍虬可

是刚刚从镇江退下去啊!而且倭寇随时可能继续增援镇江堡!”

实际德川幕府参战给海北镇带来了很多麻烦,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海北镇接下就要考虑沿海海防的问题。

在过去海北镇从来没考虑海防的问题,虽然建奴在6上是极其可


状态提示:第1113章 信心--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