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价还价的买家存有好感。

“哦,大约还有多久的路程?”李莲英回以笑脸继续问道。

“不到三十里啦。”老农比划着方向。

李莲英谢过,跑回马车向慈禧皇太后禀告:“老佛爷,前方三十里是怀来县,请老佛爷的示下,是先歇午还是继续赶到县内再作打算?”

听他这么一说,大阿哥溥儁率先嚷嚷着要歇息,其余宫眷虽不敢出声,可探出车外的脸上倶是一脸哀恳。慈禧皇太后实际上也疲乏非常,不过是硬撑着,便顺势答应歇一歇再进县里。

将马车统统赶到一棵大槐树底下,躲开烈阳乘凉,方喘下来一口气,远远却望见大道一头边上出现了一队人马,正朝着这边快速奔过来,慈禧皇太后心下一惊,如果是追兵,这个距离即便立即上车也赶不及跑,慌乱之下一手抽出贴身藏着的一把镶珠缀玉的精巧匕首,一手把身旁的皇帝扯过来搂着并用小刀抵着他,决定必要时娘儿俩一并殉了也绝不受辱。皇太后的举动更加刺激了女眷们的神经,纷纷惊叫着拥成一堆,皇后和瑾妃同时不自觉地躲到皇帝身后,李莲英、崔玉贵领着几个太监和随行侍卫战战兢兢地围在四周两旁,拼命睁大眼睛瞧清楚来者究竟是敌是友。

一片惶惶中,皇帝任凭皇太后几个胡乱拉扯着,无视颚下锋利的匕首,一脸漠然地看着那队人马离他们越来越近。

终于,一个身穿着官服、头戴顶戴的青年男人从马上跃下来到慈禧皇太后与皇帝面前扑通一跪,叩头道:“怀来县知县吴永前来接驾,微臣恭请圣母皇太后与皇上圣安!”

众人一颗提到嗓子眼的心得以放下,慈禧皇太后喜出望外,收起了匕首,上下打量着面前这个年约三十来岁,外表精干伶俐的县令,高兴地问道:“你怎么知道哀家与皇上在此的?”

吴永恭敬地回答:“启禀圣母皇太后,微臣的内人是曾袭候的次女,与李鸿章李大人的侄子李经馥是连襟,故从他那处得知两宫圣驾西狩的消息后臣估摸皇太后与皇上必经臣辖下之地,立即整装前来迎候。”

皇帝听他提起曾纪泽,脑海中出现了当年年仅十七岁的自己与曾袭候对坐畅谈西学的一幕幕情景,只过去短短的十二年竟有恍如隔世之感……

☆、第十章西逃之二

皇帝内心的唏嘘无人知晓,慈禧皇太后对这个对答如流,精明晓事的七品小官相当欣赏满意,特别是他还特地准备好了几顶轿子,稳稳地将她与皇帝一行人接进了县内衙门驻跸,出逃至今总算是拾回了几分皇家的面子。

吴永确实是个有才干的人,怀来县贫瘠非常,加之兵荒马乱,却在两宫驻跸期间每天都能供应着鸡蛋、小米粥、玉米面和窝窝头,不令皇太后与皇帝稍有衣食之忧,同时预先把前路打探清楚,联系当地的官员做好迎驾的准备,自己亦亲自护送,看到皇帝因没带剃头监,几日下来胡子拉碴,立即细心地找来一功夫纯熟的刮脸匠随身侍候,慈禧皇太后见他样样妥当,最终舍不得丢下他,命他一路随行,吴永欣然领命,继续鞍前马后地为两宫打点一切。

这天中午一行人来到山西省阳高县境外一处李姓的农家稍事休息,为了两宫的安全,也因慈禧皇太后吩咐了低调行事,吴永没向农户透露身份,只暗地里加强警卫,让农户用当地特产绿豆面条、山蘑、木耳等热心招待着。

午饭后,抬头望见瓦蓝瓦蓝的天空,远处山间云雾缭绕,近处炊烟袅袅,一派平静祥和的景致令慈禧皇太后心情大好,与当家的老太太一搭一搭地聊起天来。

老太太瞧了站在院子边上专注地看着自己孙子洗木耳的皇帝一眼,向慈禧皇太后问道:“那年轻人是你的孙子么?”

慈禧皇太后的目光也顺着话头落在皇帝身上,深色的袍子把人衬得更白,笑答:“这是我家小儿子。”

“哎哟哟,怪道呢,我就说这孩子跟您一样通身的气派,一看便知道你们肯定是大户人家出来的,模样也俊,只是太瘦了些。”

慈禧皇太后叹了口气:“他从小单弱,总是三灾五病的。”

“贵命都这样,难养活,禁忌特别多,不像咱们庄稼人粗粗贱贱的。”

“可不是,他哥哥不到二十岁就走了。”皇太后语声黯然,老太太忙出言安慰着。

皇后坐在一旁静静地听着她们的对话,恰在这个时候,老太太的孙媳妇抱着一小子出门嘱咐了正在洗木耳的丈夫几句,夫妻二人相视一笑,其中的亲密情状外人一望便知,回想起破庙那晚,皇后的心里酸酸的,视线再次投到皇帝身上,充满幽怨。

出逃以来,一直处于麻木状态的皇帝,在这乡野百姓日常生活的温馨的氛围中,阴沉的心境稍稍被开解了一些。

大清国内尚有子民过着这般宁静安逸的日子,只要这一息尚存,自己作为皇帝就不应该抛弃掉希望,只顾沉溺在个人的悲伤里面。

于是他开口问了青年几句有关当地的风土人情,地方知府县令的一些概况,也庆幸慈禧皇太后并没有出言干涉。

慈禧皇太后同样注意到了那对小夫妻,特别是那年轻妇人怀里的大胖小子,经过这次事变,她也略有些后悔,不该对皇帝那么绝情,导致自己在气恼抵触下,失却了理智,被载漪所惑,引出了这么一场祸事。

早些年她对皇嗣之事还不怎么焦急,文宗也是在二十六岁那年才与自己生下


状态提示:分卷阅读88--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
http://www.520dus.com/txt/xiazai187638.html